沙門氏菌 症狀 兒童獨家發現在PTT、Dcard、FB粉專的話題分享跟經驗文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沙門氏菌 症狀 兒童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14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中山大同陳怡君、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等,共有49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沙門氏菌 症狀 兒童有關!另外還有關於沙門氏菌 症狀的相關影片還有沙門氏菌 症狀 兒童的各種內容以及嬰兒 沙門氏菌 症狀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沙門氏菌 症狀 兒童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沙門氏菌 症狀 兒童是什麼內容吧:
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
過去一個星期開始,小兒急診室中出現腸胃道相關病症兒童數目大增,主要症狀是嘔吐、腹瀉、腹痛、或發燒,有時候一天中一半以上的來診病童最後診斷是急性腸胃炎,雖然多數是病毒型腸胃炎 (症狀以嘔吐、腹痛為主),但較嚴重的細菌性腸胃炎 (症狀以腹瀉、腹痛、發燒為主) 也佔了相當程度的比例。
通常天氣炎熱的夏天比較容易出現細菌性腸胃炎,在台灣以沙門氏菌感染為主;天氣開始轉涼的秋天,漸漸出現病毒型腸胃炎,以諾羅病毒和輪狀病毒為主。今天是 10 月 1 日,屬於秋季,理論上病毒型腸胃炎應該占絕大多數,然而,由於全球暖化,台灣秋天氣溫仍然偏高,因此,細菌性腸胃炎依然肆虐。
今年的中秋連假特別晚,正處於季節轉換時期,亦是病毒型腸胃炎和細菌性腸胃炎同時存在並活躍的特殊時段,大量人流匯集容易造成病毒型腸胃炎流行;中秋烤肉習俗衍伸出來的食物清潔和烹調過程的衛生問題,更是細菌性腸胃炎的溫床。若四天連假沒有做好手部清潔,烹調食物的過程沒有做好生、熟食分流,可以預期連假後各大急診室可能被腸胃炎病人塞爆。
台灣是全球武漢肺炎疫情中的世外桃源,現在能在國內四處旅遊、品嚐美食已屬萬幸,這得來不易的幸福一定要珍惜。連假期間個人衛生防護仍然需要注意,戴口罩、勤洗手是基本防護動作,配合中秋烤肉習俗,衛生防護必須加上烤熟食物和生、熟食分流烹飪程序,做好這些衛生防護措施,才能開開心心出遊、平平安安回家。沒有做好衛生防護,旅程的最後一站可能是造訪急診室,在嘔吐物、糞便水、和大量點滴中為旅途畫下休止符!
中山大同陳怡君
北市幼兒園疑似食物中毒!74位學童6位老師腹瀉,4位學童住院。議員痛批校園食品安全把關出問題!
武漢肺炎國內確診個案數持續上升,學校的防疫措施雖已加強,但校園兒童安全危機處理仍不合格!市議員陳怡君今接獲多名家長陳情指出,北市某附幼幼兒園爆發營養午餐,導致師生近六個班級80人上吐下瀉疑似食物中毒事件。
據許多陳情家長表示,3月24日因負責烹飪營養午餐的阿姨請假,所以當日早午餐以外送食物讓學生食用(上午點心:海苔壽司、豆漿;午餐為披薩、益菌多)。而在當日許多幼童食用營養午餐後,紛紛上吐下瀉拉肚子緊急送馬偕醫院急診,經馬偕醫院於3月25、26、27日、連3天通報衛生局,25日急診來到最高峰。通報症狀為腹瀉、腹痛、嘔吐、發燒。但根據家長指控,孩子病因絕非學校以腸胃炎輕輕帶過,且一個班級都有10人以上送醫,以及有幼兒因高燒40度精神不濟昏睡,甚至口語退化,一天下來拉肚子10多次。校方卻引導指向幼童為腸胃炎,對於家長自費檢驗提供的沙門氏菌診斷視而不見。對於校方處理食安問題的態度相當失望!
市議員陳怡君表示,2018年4月,嘉義某知名豆漿店爆發食物中毒事件,造成40多人發燒、上吐下瀉,甚至一名男研究生3天後過世。調查結果出爐,指向食用的生蛋汁遭到沙門氏菌感染,引發代謝性衰竭及敗血性休克死亡。沙門氏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在世界各地常居首位或第二位,2013年及2014年在台灣排名第四,主要是因為飲食型態不同所致。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經由人、貓、狗、蟑螂、老鼠等途徑污染食品。市議員陳怡君表示,在這麼多師生送醫後,學校及教育局、衛生局在事發二個禮拜至今,對於幼童就醫人數依舊掌握不實,就醫人數懸殊,可見橫向資訊不足。
針對陳情家長質疑學校並未在第一時間通報教育局及衛生局,市議員陳怡君也針對教育局索資,然教育局至今仍無法明確給予校園發生食品安全後的通報時間,僅回覆校方皆於知悉後24小時內進行通報。市議員陳怡君質疑,幼兒食安事件發生那麼久了,為何教育局無法彙整通報正確時間及病因?教育局究竟有無真實掌握校園食安事件?
市議員陳怡君表示,在衛生局檢驗報告中所示,當日幼童食用的知名披薩店疏失為冰箱食材未覆蓋完全、冰箱冷凍結霜且外部不潔、員工物品未放置員工休息區。市議員陳怡君質疑,若真是知名披薩店有食安疑慮,中毒者不會只有該校學生!此外衛生局也到校抽檢該校衛生缺失為:排風扇未設紗網,排風扇電風扇髒污、盛裝水果之紙箱放置冰箱內。市議員陳怡君表示,幼兒園腹瀉拉肚子以及因沙門氏菌以致學生生病的原因有很多,應該不止一件。也有可能是運送過程或廚房配送的鍋碗瓢盆器具不乾淨也有可能,或校園飲用水也可能是問題之一,教育局及學校、衛生局應該更謹慎找出原因。
市議員陳怡君呼籲教育局及學校應在近期時間內向幼兒園家長當面溝通說明,解決家長的疑問。此外,也請教育局上緊發條,尤以武漢肺炎疫情居高不下,任何可能造成幼童染病的細節都不能放過。最後,陳怡君要求就校園食安部分,請教育局針對各校飲用水都應全面檢查水質是否有遭受污染,並定期更換過濾系統,減少雜質,給學生一個安全的學習環境。
#台北市議員陳怡君
#中山大同陳怡君
#陳怡君
#中山區服務專線25091939
#大同區服務專線25971939
#24小時服務專線0966511060
#中山服務處台北市龍江路449號
#大同服務處台北市重慶北路三段295巷6號
#校園安全
#食品安全
陳亮宇醫師 / 陳亮宇耳鼻喉科診所
😭😭😭過年後大家忙著搶廁所😰😰😰
最近門診, 常見的感冒幾乎絕跡, 反而是拉肚子, 噁心嘔吐的病患變的很多, 尤其是小朋友的腸胃炎, 更是比大人需要注意更多細節與照顧
#魏子翔醫師 很貼心的幫大家整理了腸胃炎應該注意的事項,與小朋友該如何照護與預防喔
#什麼是腸胃炎
「腸胃炎!是吃壞肚子嗎?還是吃到不新鮮的食物嗎」
父母帶著又吐又拉的小朋友來到門診,聽到醫師解釋後常有的反應。雖然不潔的食物或飲水會造成腸胃炎,但 #病毒性腸胃炎 才是腸胃炎的大宗。
腸胃炎典型的症狀為「嘔吐、腹瀉,也可能會合併發燒、腹痛、腹脹或食慾下降」等,病程平均大約一週可緩解,但較嚴重者症狀可持續更久。急性胃腸炎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發生,若發生在嬰幼兒,易合併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嚴重時可能需要住院治療。
⚠️造成急性腸胃炎原因
急性胃腸炎主要分為「病毒性」及「細菌性」。
🔸病毒性腸胃炎(較常見): 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傳染力強,接觸者易受到傳染。輪狀病毒感染年齡多為幼兒,成人較少。諾羅病毒在兒童及成人皆常見。
🔸細菌性感染:可能致病菌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腸炎弧菌等,特色是糞便較常出現血絲與黏液。
👉治療與照護👈
1. 急性胃腸炎無特效藥,以支持性療法為主(部分情況需使用抗生素,由專業醫師評估)
2. 不需要完全禁食,除非嚴重嘔吐導致無法服藥或進食、嚴重腹痛腹脹,才需暫時空腹,讓發炎的腸胃道休息
3. 以清淡飲食為主,如白飯、白土司、饅頭為主,水果可選擇香蕉、蘋果。
4. 應避免高油脂或高糖份食物,以免刺激腸胃道而加重嘔吐、腹瀉
5. 暫時避免牛奶和奶製品。哺育母乳的嬰幼兒應該繼續哺餵母乳而不需要暫停,配方奶可改用無乳糖配方奶直到症狀緩解,但不需長期使用
6. 建議可以使用醫療用口服電解質液,來補充體液及電解質,可減少脫水及電解質不平衡之狀況發生,市售運動飲料因糖份高、滲透壓高及鈉離子低,不建議替代電解水使用
⚠️嬰幼兒需請家長特別注意脫水現象⚠️
1.尿量明顯減少(換尿布次數下降,尿顏色變黃變深,每次尿布重量明顯減輕)
2.口腔黏膜或皮膚乾燥,甚至哭沒有眼淚
3.體重減輕
4.前囪門凹陷或眼球下陷
5.精神活動力下降或嬰兒躁動哭鬧不安
🔹如何預防傳染
1. #確實執行濕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尤其嬰幼兒的家長或其他照護者,輪狀病毒、#諾羅病毒等對酒精性乾洗手有抗性,效果不佳
2. 對於腸胃炎病患的嘔吐排泄物以及污染的衣物寢具,應妥善清理
3. 食物應煮熟且避免放置過久或重複加熱,飲用水應避免山泉水及地下水
4. #嬰兒建議接種口服輪狀疫苗以預防感染。
更多相關資訊可至官網衛教天地👉
http://www.entclinic995.com.tw/article/news_in.phpid=46&group_id=
#腸胃炎 #病毒型腸胃炎#細菌性腸胃炎 #台中耳鼻喉科 #西屯耳鼻喉科 #陳亮宇耳鼻喉科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沙門氏菌」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病因第三名!
2020年3月台北市中山國小附設幼稚園(簡稱中山附幼)爆發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據某名受害兒童家長控訴「小孩不僅上吐下瀉近4天,一天換了10件內褲。」最嚴重者症狀更上吐下瀉近10天,並引發熱痙攣、差點變成敗血症。事後,台北市衛生局進行檢驗調查,證實為「沙門氏桿菌(Salmonella)」所引起的食品中毒事件。
根據歐盟統計,動物製品中最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雞蛋與蛋製品」,其主要病因常源自沙門氏桿菌。而根據2019年食品藥物管理署「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在細菌性食品中毒事件中,沙門氏桿菌更是排名第三的病原菌。【註1】
■生命力超強!專家揭「沙門氏菌」可怕症狀…中毒致死率排第2
「沙門氏菌」又稱「沙門氏桿菌」,廣泛存於動物界,可引起人畜共通的傳染病,主要是因為吃下遭受動物糞便污染的食物而感染。
國內的醫學專家推估,台灣每年可能超過30萬例的個案感染沙門氏菌。根據衛福部疾病管制署「民國108年食品中毒發生狀況」的數據,當年僅有21例,632位患者通報。數據雖不高,但是在已開發國家,因為大部分的臨床病例沒有被通報,通報率低於 1%,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輕忽感染沙門氏菌的危險。
沙門氏菌的致死率為 1%,看似不高,但是以美國的資料來看,由食品中毒而致死的排名中,沙門氏菌排名第二。而台灣也有因沙門氏菌致命的例子。
2018年嘉義的一名男性研究生吃下被沙門氏菌汙染的法國吐司,導致食物中毒,出現嘔吐、腹瀉、脫水等症狀,後來因引發代謝性衰竭和敗血性休克而亡。後來檢方依法送辦,判定早餐店對於食品衛生嚴重疏忽,店員讓生蛋汁長時間處於室溫狀態,還重複使用剩餘的生蛋汁等等,不知不覺增加了生蛋汁遭污染與滋生沙門氏菌的風險。【註2】
■沙門氏菌:沙門氏菌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發燒,嬰幼兒還可能會解惡臭的血便。沙門氏菌感染的潛伏期短的約2~8小時,長的則可長達2~3天,通常2~3天左右症狀會緩解。
■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照護重點:
病毒以及細菌性食物中毒:有些人會認為腹瀉就不應該吃東西,讓腸胃道休息,但正常進食並不會讓腹瀉惡化,反而能夠維持一定的營養。
適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此外,市售的運動飲料不適合在腹瀉的時候飲用,因為含糖量較高,且鈉含量低,可能引起低血鈉等電解質不均衡的情形。在飲食上可以多詢問醫師,使疾病盡早痊癒,此外,像是諾羅或是輪狀病毒有傳染性,感染後應在家休息,防止傳染給他人。【註3】
■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預防
因沙門氏菌所致的食物中毒,大多是因為食物先被沙門氏菌汙染,後續在其中大量生長繁殖,又因為吃下去之前沒有經過高溫徹底滅菌,最後引起中毒。讓我們來看看對應沙門氏菌的防護措施:
▸「勤洗手」
用水配上肥皂的「濕洗手」才有效,單單只靠乾洗手無法預防沙門氏菌。
▸「食物要完全煮熟」
沙門氏菌也很耐熱,在70℃ 時,須經過五分鐘才能殺死;60℃ 時,須經15~30分鐘才能殺死;55℃ 時,須經60分鐘才能殺死。還是煮到全熟最為保險。
▸「砧板分生食熟食專用」
沙門氏菌的生命力很強,生食熟食一定要分開處理。
▸「食物吃不完一定要放冰箱」
食品冷凍、冷藏,能有效控制沙門氏菌在食品中發育增殖。
▸「捨棄被蒼蠅爬過的食物」
如果發現蒼蠅爬上去了的話,為了健康,建議你就丟棄吧!因為沙門氏菌可透過蒼蠅卵、蛆等媒介傳播出去,不小心就吃下了。【註2】
提醒您,如果有嘔吐、腹瀉、發燒、便血等病徵,務必要儘速就醫,如沒有即時看醫生,除了會有併發腸胃炎之慮外,長時間沒有進食補充養分,亦會造成脫水以及全身性的感染。
【Reference】
1. 來源
➤➤資料
∎【註1】
( 放言 Fount Media )「沙門氏菌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病因第三名,通報率竟只有1%!學校應更有警覺!」:https://bit.ly/3pLfiKe
∎【註2】
(ETtoday健康雲)生命力超強!專家揭「沙門氏菌」可怕症狀…中毒致死率排第2 : https://bit.ly/35DDx4V
∎【註3】
( 康健雜誌-KB康健知識庫)什麼是食物中毒?:https://bit.ly/2ILWFVb
➤➤照片
∎(食力foodnext)「沙門氏菌」為細菌性食物中毒病因第三名,通報率竟只有1%!學校應更有警覺!:https://bit.ly/2UAu7Re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 #沙門氏菌 #沙門氏桿菌 #Salmonella #勤洗手 #食物要完全煮熟 #砧板分生食熟食專用 #食物吃不完一定要放冰箱 #捨棄被蒼蠅爬過的食物
衛生福利部 / 食品藥物管理署 / 食用玩家-食藥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