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確診通報系統熱門話題在FB粉專、Mobile01、PTT的話題分享跟經驗文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台北市確診通報系統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96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呱吉、侯友宜、高虹安、王婉諭、報導者 The Reporter等,共有2685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1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報導者 The Reporter等,同時還有1篇留言的反饋,另外還有YT影片共4個,裡面有公視新聞網、黃珊珊等創作者的影片,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台北市確診通報系統有關!另外還有關於台北市確診通報系統的相關影片這些都可以在這個台北市確診通報系統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台北市確診通報系統是什麼內容吧:
呱吉
基隆出現兩名來自北農的染疫者,市長林右昌指責台北疫調不確實。北市府這邊則回應,依照規定,疫調應由染疫者「居住地」的政府來處理。
撇開政治算計的口水,我想談談這段矛盾對決的對錯問題。根據中央發佈的的「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疫情調查及接觸者追蹤指引」,的確有說到染疫者在系統通報後,需於24小時內由居住地衛生局完成疫調。
所以台北市說疫調責任是在基隆市這點,原則上是沒錯的。
不過這表示台北市政府這邊全無責任嗎?疫調是指有人確診後,針對他的足跡和傳染途徑做了解。匡列則是針對確診者的疫調,列舉他身邊有可能一同染疫的對象。
依照目前台北與基隆市兩方已經陳述的事實來看,基隆的北農員工是在6/11自行到篩檢站確診,但6/7北農員工身邊的台北同事就已經發病確診,所以台北市早該匡列6/11基隆染疫者,並通知基隆市府進行疫調。這中間四到五天的落差就是基隆指控台北市府疫調不確實的證據。
目前台北市府還沒有正面回答這問題。北市疫情爆發後,我想衛生局和一線單位人力吃緊,許多業務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是可以想見的。只要能給一個合理解釋,也許這四到五天的通報落差並不是天打雷劈。但市府顯然該給一個交代。
而不論交代結果為何,市長在6/21日追加減預算報告裡已經說過北農進出人口複雜,半數以上不是台北市民,疫調有其困難。顯見市府更應該積極與中央合作。
不論中央是否要仿效部桃以專案進駐的方式主導北農防疫,我認為台北市府與中央衛福部都應該有更深入的合作。
作為將近五十年的居民和台北市議員的身份,其實我很不喜歡任何對台北市民或甚至抽象台北市整體的無端指責。雖然不敢說每個人都循規蹈舉,但是過去一個月絕大多數的市民和企業經營者都已經用盡力氣苦撐著遵守各種防疫規定。
今天南部各縣市沒有跟著大幅淪陷,我相信要給守規矩的台北市民一點鼓勵。但儘管如此,意氣之爭也不是現在最重要的事情,解決問題才是。
侯友宜
⚠️市民朋友請注意⚠️
#新北市 7/5新增本土病例為5例,其中三重區佔3例最多。截至7/4為止,新北市居家隔離人數為1,310人,解除隔離人數為5,148人。
🔴 本日最新防疫會議重點及工作進度:
1⃣️ 截至7/4,總篩檢量156,867人,陽性率0.8%(7/3陽性率0.8%)。
2️⃣ 本日確診者個案中,有3人為居家隔離中篩檢確診,1人為解隔離前確診;與台北市相關有3人(環南2人、醫療機構1人)。感染源占比中,家戶感染占40%、職場感染占40%、醫療院所/機構占20%、不明感染占0%。
3⃣️ 本日確診個案接觸者共匡列8人,居家隔離8人,已完成快篩1人,PCR檢測4人,皆為陰性,其餘採檢及檢驗中。同時,也向個案相關縣市通報,確實掌握足跡與動向,目前跨縣市通報台北市1案。
4⃣ 北農及環南市場爆發群聚感染,樹林博愛街早/夜市及板橋重慶市場有相關接觸史,已於7/4-7/6休市,樹林機動快篩隊及板橋社區篩檢站進駐,提供民眾快篩服務。今日起新北傳統市場從業人員開始施打疫苗,預計在10天內按照名冊完成施打約2萬劑。
5⃣ 每週確診者發病日曲線圖已經大幅往下掉,在每週疫情發展立柱圖中,也可看見早期在萬華周遭的疫情熱區目前都已趨緩。只要台北一有狀況,新北會立即展開區域聯防,不論是環南或是北農,雙北屬共同生活圈,生活與工作都息息相關,都要一起並肩作戰。新北目前疫情穩定控制中,但三峽、淡水雖然沒有上升,還是必需要緊密觀察,也請市民朋友保持低度活動。
6️⃣ 全市托育機構及居家保母已於7/2開始進行疫苗接種,將持續至7/13,由19家醫院及4家衛生所施打,經中央造冊核定人數為8,808人。 新北公車、新巴士、捷運駕駛及站務人員,總計2,969人,將於7/6、7/7在前國防管理學院中正堂接種站分梯施打疫苗。
7️⃣ 目前72歲以上(原住民62歲以上)長者,已完成預約83,509人、完成接種77,100人,接種率達92%。請大家依年齡、依順序,安心前往施打。
8️⃣ 新北市疫苗預約採雙軌進行,除了在市府及各區公所網站或掃描QRcode線上預約外,針對不擅使用網路的長輩,可撥打各區公所疫苗接種服務電話,由區公所、里長及里幹事就近協助。34家醫療院所請上各醫療院所網站預約,186家合約診所採電話預約。
-區公所疫苗接種服務專線:https://www.facebook.com/houyuih/photos/1693494391039887
-新北市政府防疫接種線上申請系統:https://vacbooking.ntpc.gov.tw/ntc_vaccination/index.php
9️⃣ 市民朋友可透過新北災訊E點通查詢新北疫苗接種站等相關資訊。目前新北市共有277處接種地點,包含28處社區接種站、29區衛生所、34家醫療院所、186家合約診所。明(6)日起便可快速查詢、立即預約、就近施打。
-新北災訊E點通:https://e.tpf.gov.tw/
💡 新北市社區篩檢站及篩檢醫院最新資訊:https://reurl.cc/9rpA0v
💡 新北市熱區範圍及熱區防疫中心最新資訊:https://reurl.cc/pgMbol
💡#新北市檢疫隔離關懷中心協助居家檢疫和隔離者滿足生活需求
- 服務時間:每日上午7時至23時
- 專線:(02)8953-5599分機1520
💡 新北市「篩檢站位置、熱區分布、防疫中心」最新資訊
- #新北災訊E點通 網站:https://e.tpf.gov.tw/
#新北市第三級警戒準則 #行動治理 #侯友宜
高虹安
▎變種病毒入侵,防疫圍堵莫輕忽!
近日疫情原本稍見趨緩,儘管延長三級警戒到7月12號,國人都抱持著「再忍耐、再努力一下就好」的心態共體時艱,不料境外病毒持續突變,傳染力更高、代號Delta的印度變異病毒株已經肆虐全球超過85個國家,更讓原本疫苗覆蓋率全球最高的以色列確診數暴增600%、英國緊急取消解封計畫,各國疫情確診數據也預期將再次觸底反彈向上。
在全球疫情突現變數的時刻,我國卻因為邊境防堵措施輕忽導致Delta病毒入侵,並迅速發展為12人感染、8人確定為Delta病毒株的本土群聚感染事件,加上之前境外移入的5例,總共已有13例確認的Delta變異病毒株侵入台灣境內社區!
自去年到現在,指揮中心的防疫措施雖然一度看似良好有效,但在新冠病毒逐漸攻破、病例大增以後,才知道我們在很多地方並未超前部署、醫療量能也沒做好準備,輕忽疫情的自滿心態飽受國內外專家及媒體的檢討,而諸多的防疫提醒和建議,指揮中心至今仍未採納,又或者總是太慢採納,形成「落後部署」的壞習慣。
此次Delta病毒入境,更令人想起早在台灣防疫成績遙遙領先時,外界苦口婆心建議最該補強的防疫部署就是 #加強入境普篩 並 #實施PCR檢測,才能有效防堵病毒於境外!
然而陳時中部長與指揮中心一年來卻一再以花費8億太貴、增加偽陽性恐壓垮醫療量能等理由而反對,台灣自詡防疫模範生,竟還在依賴14天居家隔離有症狀才篩檢作為檢測方式,如今防線被破、才又說準備啟動入境普篩,落後其他國家超過一年不止,指揮中心可曾感到虛心和汗顏?
這陣子的許多死亡案例與重症,其實原本可以不必發生的。綜觀這次Delta病毒入侵,有幾點值得注意與檢討:
1⃣️ #邊境防堵措施太過薄弱:
應比照他國,一律改為 #入境普篩、防疫旅館隔離14天、期滿PCR檢疫確認的嚴格模式,並考慮不只廣篩高風險7國,而 #應廣篩所有國家入境旅客,並搭配思考是否再次封鎖邊境等高強度措施,才能有效防堵病毒進入社區。
儘管在防疫措施的調控上,當台灣入境人數每日超過兩千,確實會面臨醫療量能不足與成本太高的問題。但指揮中心不斷「落後部署」、無視外界建議的作為是否造成防疫破口,除了應該加強改進,也應該受到包括監察院和輿論在內的各方監督與檢視。
2⃣️ #境內疫調漏洞待補強:
這次從秘魯返國、感染Delta病毒祖孫雖然設籍台中,但一落地後直接搭防疫計程車回屏東枋山居家檢疫,因此雖被列為台中的境外移入個案,但其實完全沒有到過台中。屏東縣政府認為個案居住地填寫為台中市,因此疫調主責應在屏東這邊上傳系統通報後由台中市接手處理。這樣的作法是否合理、也可能增加資訊錯漏的機率?
指揮中心應該針對此一個案的疫調流程做出檢討,重新與地方政府溝通一套可行的SOP,不要讓疫調責任歸屬不明,陷入地方互推皮球而造成防疫產生漏洞的危機!
3⃣️ #個人傳播鏈潛在破口:
第一是屏東感染案當中的 #白牌車司機。根據媒體報導,由於該職業群體風險在於非法營業,難以納入計程車工會體系管控及進行實聯制,除了增加疫調成本外,更可能難以得到政府撥發防疫物資而成為破口。指揮中心與交通部應盡快對此拿出具體解方,除保護白牌車司機的安全,也防範白牌計程車成為傳播隱形本土感染鏈的破口。
第二是北市衛生局接到通知,兩位台北市民與一位可能感染Delta病毒的枋寮鄉居民曾有過近距離的接觸,Delta病毒株恐有已經北上的風險。據媒體報導,兩位台北市民是南下訪友的退休人士,6月20日返回台北後足不出戶,並未有市內足跡,而該枋寮居民是否為Delta病毒株也仍待判定。
4⃣️ #比Delta更強的病毒已經出現:
根據英國的研究報告及國際媒體報導,比 Delta傳染力更強且具備抗藥性的變種病毒 「Delta Plus」(B.1.617.2.1或AY.1)已在11國出現,累計200多個確診病例,目前受影響的國家包括加拿大、印度、日本、尼泊爾、波蘭、葡萄牙、俄國、瑞士、土耳其、美國和中國。
由於病毒變種造成「#免疫逃逸」(對疫苗抗藥性更強)的情況發生,造成現有疫苗的保護力可能不足。台灣應該加緊認購國際認證的安全疫苗以及著手部署採購「二代疫苗」,並加強國產疫苗的三期臨床試驗,才能在與病毒不斷變種、世界各國不斷研發新疫苗的競跑中不落人後,真正有效保護台灣人民的安全與健康。
#Delta都plus了
#CDC也該plus
侯友宜
⚠️市民朋友請注意⚠️
#新北市 7/4新增本土病例為11例,其中板橋區佔3例最多。截至7/3為止,新北市居家隔離人數為1,269人,解除隔離人數為5,079人。
🔴 本日最新防疫會議重點及工作進度:
1⃣️ 截至7/3,總篩檢量154,175人,陽性率0.8%(7/2陽性率0.8%)。
2️⃣ 本日確診者個案中,有3人為居家隔離中篩檢確診,1人為解隔離前確診;與台北市相關有5人(北農1人、環南3人、家戶1人)。感染源占比中,家戶感染占55%、職場感染占27%、醫療院所/機構占9%、不明感染占9%,目前持續追查中。
3⃣️ 本日確診個案接觸者共匡列41人,居家隔離29人,已完成快篩7人,PCR檢測17人,皆為陰性,其餘採檢及檢驗中。同時,也向個案相關縣市通報,確實掌握足跡與動向,目前跨縣市通報台北市3案、桃園市1案、苗栗縣1案。
4⃣ 針對 #新北板橋 #重慶市場 (家屬有北農活動史)及 #新北樹林 #博愛街市場 (有環南市場活動史)確診者個案,啟動圍堵措施、全面清消,7/4-7/6休市3天就近快篩,後續要求攤商須持外篩陰性證明入場;另明(5)日將啟動 #樹林博愛街快篩機動隊,要求攤商須持外篩陰性證明入場。為防堵疫情,新北市168家市場從明日起將依自治會造冊名單,分梯次接種,接種時間為7/5-7/15,由各自治會個別通知,請各攤商密切注意。
5⃣ 新北市第6波疫苗接種將於7/6(二)開始預約,請符合資格的民眾儘快預約並前往接種。
🔺不限戶籍長者,分兩階段:
-新北市70歲以上長者(原住民60歲以上)
-新北市68歲以上長者(原住民58歲以上)
🔺第1至5類公費對象(含孕婦)
💻新北市疫苗接種預約系統:https://pse.is/3jxxjl ,另可撥打區公所疫苗接種服務專線、或請區公所、里長及里幹事就近協助。
6️⃣ 72歲以上及原住民62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現況,到今天中午已預約73,248人、完成接種68,495人,接種率達94%,新北市一定會依照年齡、順序,讓大家安心施打。
7️⃣ 目前仍在三級警戒期間,景區嚴守人車流管制,轄內風景區停車場,除長租戶外,僅對外開放1/2停車空間;各景區遊客中心與公廁持續關閉;景點熱區加強巡查勸離,並啟動 #人潮儀表板 監控人流,請避免前往觀光風景區,不要讓防疫破口再度出現。
8️⃣ 隨著確診人數下降,民眾活動率提高,從交通運量來看,截至今日上午10:00交通量增加了4%,國道、公車、雙鐵運輸量都有上升趨勢。再次呼籲疫情尚未過去,請市民朋友再忍耐一下,減少外出,在家做好防疫。
9️⃣ 中央擴大急難紓困至7/2已核定23.7億元,新北市共核定12.7萬件,感謝區公所夥伴不停趕工審件,讓有需要的市民儘速獲得幫助。
💡 新北市社區篩檢站及篩檢醫院最新資訊:https://reurl.cc/9rpA0v
💡 新北市熱區範圍及熱區防疫中心最新資訊:https://reurl.cc/pgMbol
💡#新北市檢疫隔離關懷中心協助居家檢疫和隔離者滿足生活需求
- 服務時間:每日上午7時至23時
- 專線:(02)8953-5599分機1520
💡 新北市「篩檢站位置、熱區分布、防疫中心」最新資訊
- #新北災訊E點通 網站:https://e.tpf.gov.tw/
#新北市第三級警戒準則 #行動治理 #侯友宜
王婉諭
這幾天,台北市很不平靜。
小禾馨的疫苗施打爭議還沒結束,剛剛記者會秀出的對話紀錄更是爆出最新劇情;士林護理之家爆發群聚感染後,北市府則指控機構隱匿,後來卻遭駁斥是北市衛生局沒在第一時間介入處理;除此之外,對於同樣爆發群聚感染的北農,台北市長柯文哲則一再強調他的新戰術,「要把匡列的4、5000人通通抓去打疫苗」。
連環爆出的新案情,實在讓人看得眼花撩亂,相信許多人都和我一樣,對於台北市無論是在處理疫苗施打、疫情管控等,都出現許多質疑、困惑,甚至是混亂、不安。
因此,我們有好多問題,想要問問台北市政府和柯文哲市長。
⁉️ 小禾馨秀出完整對話紀錄,市府怎麼回應?
好心肝違規打疫苗事件意外扯出禾馨案外案,不僅可能也要罰禾馨兩百萬,柯市長還意有所指的指出有立委有來關心疫苗,我昨天就已公開呼籲,應該停止口水戰,將資訊公開檢驗。今天,台北市府則持續明確指控禾馨有施打非符合規定對象,所以將開罰禾馨 30 至 200 萬不等罰款。
沒想到,禾馨接著召開記者會,不僅將完整的施打名單公開,還秀出對話紀錄,明確顯示當時北市衛生局人員和禾馨的溝通過程。對話紀錄中提到:「求幫打 20 瓶疫苗」、「因為市長講今天一定要打完,不然我們就慘了」,衛生局甚至還說,「越快打完才有籌碼跟中央談判」。
針對施打對象,禾馨當時詢問「除了醫護外,是否行政、房務等也可以施打?」,衛生局明確回覆「通通所有工作人員都可以」,隨後也表示「他們都是公費對象沒錯」,但是因為疫苗不足,其他行政人員則以兩位為優先,隨後禾馨也依照他們的要求,提供施打的名冊給衛生局。
既然現在禾馨已經公布完整名單了,北市府應該明確說明到底是哪幾位不符合規定?如果不符合的話,衛生局怎麼會核可,甚至還拜託他們多打一些?
除此之外,直到上個月中,北市府都不斷抱怨疫苗數量不夠打,既然如此,為何又為了要拼施打率來消耗疫苗,甚至讓市府基層如此恐懼?這不是本末倒置嗎?台北市府別再模糊焦點,盡快把爭議釐清,讓民眾能夠安心!
⁉️士林護理之家爆發群聚感染,到底誰隱匿?
在士林護理之家被爆出群聚感染後,北市府衛生局第一時間便指控該長照機構疑似隱匿部分確診個案,然而,根據北市府的說明,6月8日機構內一名長者篩檢確診後,機構通報衛生局並進行全員快篩,但僅一名確診陽性,因此衛生局未將此案列為群聚個案,不過後續陸續有不斷有新案例出現,直到6月14日北市衛生局收到檢舉才協同醫院人員到機構查核,並且6月16日才進行全面採檢,也就是說,從第一名陽性個案到全面採檢,前後共花了8天的時間。
看完後便令人疑惑,既然這案是上週所發生的事情,為何直到昨天才被揭露?更奇怪的是,既然機構有通報衛生局、也進行全員快篩,為何北市府卻說機構隱匿呢?
今天上午機構也出面駁斥,他們從 8 日開始就有跟衛生局保持聯繫,但衛生局知情後卻都沒有協助疫調隔離,直到14日才進駐,「動作真的太慢了」;陳時中部長今天也說,「機構開始有案例後,也有請醫院到全面採檢,機構負責人沒有隱匿問題」。
令人遺憾的是,台北市今日記者會上卻完全閃避隱匿指控是否屬實,僅表示「還須留待後續調查,目前不急著處理這件事」,黃珊珊副市長甚至還掛保證的說,「衛生局很快介入處理,家屬都沒有不滿意」。
請問柯文哲市長,事件爆發後衛生局第一個跳出來指責機構隱匿是誰的授權?這次的處理過程到底是否出現瑕疵?真正隱匿的又到底是誰?
⁉️北農群聚感染案,需要的是中央、地方的通力合作,難道抓起來打疫苗就解決了嗎?
北農定位相當特殊,既非公營事業,且持股比例是農委會、北市府各占 22.76 %,也就是說,中央跟地方對北農都有一定的職責所在。因此,北農所在地的台北市,基於地方的防疫原則,昨天就宣布設立前進指揮所,而柯市長也在防疫記者會上宣布他的「新戰術」:要在最短時間裡,把每天進出北農的4000人進行快篩,陰性就抓起來打疫苗。
然而,我對這個新戰術有許多疑慮。
一、這些人真的符合優先次序嗎,如果中央允許地方政府這樣使用疫苗的話,不會天下大亂嗎?
二、沒有做PCR檢定、不確認施打對象是否未確診的情況下,貿然施打疫苗真的有用嗎?疫苗不是速效藥,確診者打疫苗是不會馬上康復的。即使打了疫苗,也不是馬上就能發揮作用,至少要七天才會有保護力,更遑論僅是第一劑接種。
因此,我有幾項具體建議。首先,北市府在疫情較緩和的情況下,應該是回到落實疫調,把可掌握的人員做好詳實的匡列隔離;再來,北農每天有近千名來自各地承銷商進出北農,疫調相對困難,但因為有實聯制,對於外縣市人員應該能夠透過跨部會的合作,透過簡訊通知請他們儘速就近採檢;最後,針對相關人員的篩檢應該要直接採PCR檢驗,快篩還是可能有漏網之魚,而未來進出北農也應該憑相關陰性報告。
我要呼籲北市府,應該要落實以上措施,甚至考慮小規模休市,才有可能避免疫情繼續擴大,只單靠把全部人抓起來打疫苗的新戰術,恐怕是沒有用的。
柯市長今天說,「不要為了一個可能的小危險,然後搞到系統不能運作」,我要告訴柯市長,「小問題解決了,才不會有大問題」,這幾天台北市爆出的多起新聞都再度登上全國版面,不僅讓全國人民看得霧煞煞,更是讓台北市民人心惶惶,請柯市長儘速向大眾解釋清楚目前的種種疑慮,而不是一再轉移焦點,讓大家繼續霧裡看花。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今日疫情重點【今日新增與校正回歸確診493例,單日死亡21人;萬華風險下降,但其他縣市卻微幅增加,公衛教授呼籲別去市場群聚;雙北醫療量能緊迫,醫師工會曝院內確診爆量狀況,喊別「置之不理」】
台灣今(29)天新增320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確診個案,校正回歸166例(新增與回歸數共493例),7例境外移入,死亡人數再度破新高。今天公布21人死亡,其中19人有慢性病史,18人年紀超過60歲,年齡最輕僅30多歲,是一名無慢性病史的男性,為全台目前最年輕死亡案例。
以校正回歸後每天確診人數的7天移動平均值顯示,目前台灣確診案例仍在高峰,衛福部長、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也表示,目前確診案例持平,萬華相關活動史的確診者雖減少,但其他縣市則增加,疫調後發現足跡曾到過傳統市場、黃昏市場,呼籲大家口罩要戴好,不要到太壅擠的地方,降低家庭聚會人數,維持手部清潔衛生。
另台北市與新北市將在明天一起進行第四級警戒的推演,包括新北市8個高風險的熱區進行防疫的升級。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表示,台北市今天確診案例有趨緩一些,不過雙北有些區域案例仍快要破百,雙北做封城演習是好事,去年他們也做過,現在只是提前部署,記取教訓,不代表就是要封城,演習對雙北公衛措施嚴謹度有提升效果。
■新增486例本土確診者,專家呼籲別到傳統市場
陳時中在記者會中宣布,今天新增320例本土個案,有169例男性、15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到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7日至5月28日。校正回歸個案有166例,其中90例男性、76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6日至5月27日。
陳時中進一步表示,目前確診案例持平,萬華相關活動史的確診者在減少,但其他縣市則增加,疫調後發現新出現的確診者曾到過傳統市場、黃昏市場,呼籲大家不要到太壅擠的地方,降低家庭聚會人數,維持手部清潔衛生。
台大公衛學院教授陳秀熙分析,如果目前三級警戒措施民眾可以落實到9成,6月14日疫情還是很有機會趨緩,但要守住其他易被攻破的地方,例如市場群聚要減少,減少喪禮、宗教聚會,嚴防長照機構、遊民爆發感染,其他國家過去一年曾發生的經驗,台灣要記取。
■21例死亡再創新高,指揮中心擬公布新指引,醫院優先收治年長者
根據指揮中心資料,今天21起死亡案例中19人有慢性病史,18人年紀超過60歲,更有6人是死後才確診。由於近期死亡案例屢創新高,集中在60歲以上長者,許多醫生都紛紛指出不能再以症狀作為送醫或居家隔離的標準。疾管署副署長、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證實,上週四(27日)的專家會議的確有討論送醫標準,以60歲以上或有慢性病者作為住院、送往集中檢疫所標準,觀察血氧濃度和呼吸次數、相關病症,例如胸悶、呼吸急促、意識改變都是警示徵象。60歲以下、無慢性病者則居家隔離,正在做最後確認,近期很快會公布。
■台大、中研院皆表達願支援PCR篩檢,指揮中心:評估中
台大校長管中閔昨(28)晚在臉書發文表示,台大樂於提供校內的PCR設備和P2實驗室投入防疫。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證實,昨晚疾管署昆陽實驗室已經跟台大獸醫學院接洽,確認是否可以符合疾管署規定,「符合的話可以分擔部分檢體檢驗。」
他解釋,要做高危病毒的篩檢,檢體處理有生物安全顧慮,要在P2等級實驗室進行,台大獸醫學院有做過動物方面的檢體操作,實驗室在P2安全等級以上,不過台大可以提供多少量能,還需要昆陽實驗室來評估。
媒體詢問指揮中心未來是否會徵召更多學術單位實驗室支援,例如中研院、國衛院等等,指揮中心沒有正面回答。張上淳表示,中研院也有跟疾管署聯絡,目前都還在聯絡跟評估中。不過他解釋,現在大家以為檢驗有點塞車,問了台北區各實驗室發現,檢驗本身不是大問題,「並沒有量能不足問題」,是在上傳系統有點塞車。
羅一鈞表示,目前指定檢驗機構有145家,檢驗量能全開時一天超過5萬1,744件,前一星期不管是感控或醫檢師,最困擾的都是系統問題,常常在篩檢站已經採檢完,也送到實驗室檢驗,更通知受檢者了,但因系統上傳困難或資料無法核對,沒辦法完成通報和上傳。簡化流程和系統速度加快後,昨天通報和排除數差距有5萬多,今天縮小剩4萬多,會努力讓差距縮小。
■雙北確診數字上升速度趨緩,明天進行升四級警戒兵棋推演
柯文哲在記者會上指出,接下來的死亡人數出現的高峰會比染疫人數的高峰期來得慢。台北市5月28日各快篩站總共有705人今行快篩,陽性率有4.4%。柯文哲說,台北市萬華區的疫情有被控制住,但其他的行政區仍有潛在的感染源。
侯友宜在記者會上表示,新北市確診人數已經超過3,000人,共有8個高風險熱區,這幾天確診人數上升的速度降緩,但永和區的上升趨勢需要注意。他指出,新北市在明天跟台北市一起進行第四級警戒的兵棋推演。侯友宜表示,這8個高風險熱區會進行防疫的升級實戰演練。
(文/林慧貞、楊智強;攝影/許𦱀倩、鄭宇辰、蘇威銘、黃品維)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校正回歸 #傳統市場 #傳染病防治醫療網 #聯合醫院#台大 #PCR #疫苗 #AZ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