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英文熱門話題在FB粉專、Mobile01、PTT的話題分享跟經驗文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医院 英文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34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唐家婕 - Jane Tang、My Slow Life In Okinawa 沖繩慢生活、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等,共有145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另外還有YT影片共6個,裡面有乾坤門五術、Dr. Grace等創作者的影片,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医院 英文有關!另外還有關於医院 英文的相關影片這些都可以在這個医院 英文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医院 英文是什麼內容吧: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2020年3月13日
熱度指數:1909
按讚數:1432
留言數:109

在全世界動起來對抗疾病的今天,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 也完全沒有閒著,他在他的 Twitter 連續發文,簡體中文跟英文都來。其中一篇說:

零号病人是什么时候在美国出现的?有多少人被感染?医院的名字是什么?可能是美军把疫情带到了武汉。美国要透明!要公开数据!美国欠我们一个解释!

真的非常辛苦,全世界都該感謝他對疫情的偉大貢獻。世界真的欠中國一句: #你可以先閉嘴嗎 ? (以下三百句問候暫略)

一個自稱泱泱大國的外交部發言人,發言的程度像是劣質政論節目一樣,我們應該送幾個程度最爛的那種名嘴給他們當發言人才對。

唐家婕 - Jane Tang
2020年4月8日
熱度指數:407
按讚數:311
留言數:26

【「美國小哥」 為何爆紅中國網絡?】


🦥上禮拜,本來是要做一篇澄清疫情謠言的文章。大意是中國坊間傳著曼哈頓大亂、食物都沒了、沒人要救紐約的消息。

- 意外發現這一群點擊率破億的美國小哥

- 整個禮拜看了太多bilibili (B站), (負能量非常高...)。但好像也能慢慢了解小小粉紅的世界觀是怎麼形塑的。

Read Here:

報導全文:https://pse.is/Q868C


▍🔥

三月初,疫情在美國爆發以來,幾位來自美國的視頻創作者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上走紅。來自紐約的郭杰瑞(Jerry Kowal)及華盛頓特區的馬思瑞(Chris Max)除了製作帶有中英文字幕的美國疫區觀察視頻,還為中國央視新聞主持了多場直播節目。

中國社交平台微博上,熱搜詞:
#美国小哥吐槽美国防疫没做啥#、
#美国小哥实拍疫情最严重的纽约#。

由官媒引述兩位「美國小哥」的視頻發起,至截稿前已達3.3億閱讀量。


▍🌼 從網紅到央視力捧的「公民記者」


💁🏻‍♂️「大家好我是郭杰瑞,我現在在美國紐約,我的後面是中央公園。我們在一個醫院的對面,紐約有很多很多病例了,這裡真的很嚴重很嚴重…….。」


3月31日,郭杰瑞走在紐約中央公園臨時搭建的方艙醫院前,為央視新聞做了一場五十分鐘的網絡直播報導。


郭杰瑞原本就在受中國年輕人喜愛的視頻分享網站Bilibili(又稱B站)上十分活躍。自2017年開站以來,他的訂閱戶數超過458萬人,2019年被頒為百大站主。


過去,郭杰瑞的影片多分享美食、旅遊,或中西文化差異。但近一個月來,他變身公民記者,背著雙肩包、戴上N95口罩,手持自拍桿,拍攝家鄉紐約的最新疫情壯況,還開始涉足一些政治話題,批評美國的防疫組織鬆散,贊美中國的舉國體制之優。


央視以「美國小哥吐槽美國不幫紐約:與武漢不同,我們只能自己幫自己」為題,做了一篇報導。


「美國沒有像(中國)所有的城市幫著武漢那樣,別的州不幫紐約、川普也不幫紐約,我們只有自己幫自己。」郭杰瑞站在空曠的時代廣場,用高昂的語調說。


郭杰瑞提到的是紐約州長向聯邦政府求援一事。事實上,美國總統川普在3月20日將紐約州列為重大災區,由聯邦政府支付紐約州75%的救災經費,並派遣醫療人員及資源到紐約。

美聯社30日的報道寫道,近八萬名退休的美國護士、醫生和其它專業人員,已申請作為志願者前往紐約參加抗疫工作。同一天,一艘美國海軍的醫療船抵達紐約。


▍🌝「美國小哥」:吐槽美國被「超譯」


另一位「美國小哥」馬思瑞(Chris Max)自二月初由北京返美後,已為央視做了四場各約一小時的直播。

在北京開設語言教學公司馬思瑞,用流利的北京腔中文,坐在直播鏡頭前說到:

👨🏻‍💻「中國給我們(美國)兩個星期、一個月的時間來準備,然後我們把這事情搞砸了。本來是有機會,中國的專家都跟我們說事情的嚴重性、危險有多大,然後我們什麼都沒做。」


他對中國的贊揚登上了人民網:「美國小哥吐槽美國防疫啥也沒做:中國給了我們時間,可我們搞砸了。」

這篇文章熱搜詞,在微博上有2.1億次閱讀量。

🚫馬思瑞告訴本台,他為央視作的四次直播沒有任何報酬,也沒有受到任何言論限制。

他只是看到美國沒有像中國一樣封城感到心急,作視頻想跟粉絲分享個人見聞。他也提到,人民網的標題對他的看法有些「超譯」了。

「我自己的看法就是(美國防疫)力度不夠。如果不像中國一樣封城封州,會無法控制。但也不是說美國政府什麼都沒做。我就是分享我自己的經驗,希望大家不管是美國、中國,多聽一下不同角度的故事。」他說。



👑相較於郭杰瑞與馬思瑞以疫情第一線公民記者的身份亮相,另一位網名「火鍋大王」的美國人內森·瑞克(Nathan Rich),則是自香港反送中運動以來發表政治評論得到關注。

疫情發生後,他所做的評論視頻被環球網大量轉發,討論內容也常符合中共官方對疫情的宣傳敘事:美國小哥梳理:「美軍把病毒帶到中國」是合理猜測;歐美控制不住疫情是中國的錯?火鍋大王批美「公知」謬論。


郭杰瑞拒絕本台採訪請求,內森·瑞克至截稿未回應。


▍🧙🏻‍♂️政治宣傳「腹語術」 學者:以「美國小哥」維穩


研究中國政治宣傳的法國居斯塔夫·艾菲爾大學(Gustave Eiffel University)講師黃釗告訴本台,中國官媒這種「美國小哥吐槽」的下標模式,是中國在輿論戰中常用的語言公式:褒中國、貶外國。

📣「信息是碎片化的,碎片化的信息只能表現出事件的一小方面,但透過對這一小方面進行渲染,不斷放大,就掩蓋了事情的原委或真實的面貌,引導輿論朝向我們想要的方向發展。」

❗️❗️黃釗告訴本台,雖然中西方都會使用類似的政治宣傳技巧,但是中國信息生產過程的權力高度集中,沒有獨立媒體的糾錯機制、高度言論審查,加上防火牆系統,給中共這類的政治宣傳操作提供一個「無憂的屏障」。

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林穎佑說,在香港反送中運動也曾看到這種以「維穩」為訴求的信息操作模式。一方面,類似央視新聞連播,形塑一種「千錯萬錯都是西方人的錯」的敘事套路;另一方面,他也觀察到中共近幾年來在社交媒體上展現更靈活的信息操作技巧。

黃釗提到,透過第三者、小人物的口中做出評論,是政治傳播中的腹語術(即由第三方說出自己想傳達的概念,藉以加強說服力)的應用,也是中共大外宣進化的體現。

🇨🇳「中國媒體在引述這些消息的時候,刻意忽略了歐美社會中的民主典範, 那就是言論自由。忽略這一點,他很容易建構這樣的敘事,在中國一看,就會覺得中國很強。」黃釗說。


▍🇨🇳👩🏻‍💻🧑🏻‍💻👨🏻‍💻🧑🏻‍💻👩🏻‍💻🧑🏻‍💻👨🏻‍💻🧑🏻‍💻👩🏻‍💻🌸

郭杰瑞最熱播的一則視頻,拍下紐約曼哈頓超市架上空空的畫面。中國網民在視頻下熱烈地討論。大多是九零後、零零後用戶。

江蘇的「老黄家的黄啾啾」(網名)寫道:
「看了看我家冰箱,感谢祖国」,得到超過1600個點贊。

廣東的「凡凡的小桃桃」(網名)寫道:
「我是中国人,我很骄傲」,得到超過1100個點贊。

4月6日,擁有161萬粉絲的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朱毅則在發了一條微博,批評郭杰瑞為了吸粉,刻意把美國說得水深火熱。

🙅🏻‍♀️「就我所知,纽约医院还是有序专业地在运行,只是防护物资不够充足。超市物资充足,市民平静生活。」她寫著。

朱毅的發言快速遭到大量網友「出征」討伐,還要求她任職的學校道歉。


目前,朱毅賬號已自我關閉。



報導全文:https://pse.is/Q868C

#輿論戰 #美國小哥

My Slow Life In Okinawa 沖繩慢生活
2021年1月23日
熱度指數:166
按讚數:160
留言數:7

【沖繩日常 × 沖繩的𝙿𝙲𝚁檢查】
  
隔離生活ᴰᵃʸ ¹⁶
家中有小朋友
我媽說既然你很習慣的話就多關幾天吧
我:喔~好啊!(很習慣)
弟弟的小孩來家裡我就進房
家中戴口罩、吃飯也分開(笑
  
在台灣政府宣佈
回台需要三天前的𝙿𝙲𝚁陰性證明書後
我也開始著手查詢在沖繩可提供檢查的醫院
  
不過有人更快
已致電全沖繩有提供𝙿𝙲𝚁英文證明書的醫院
最後發現目前全沖繩“僅一家”醫院可以提供
而且還是在遠離市區的糸滿市
  
姑且不論先飛去其他資源充足的縣市檢測
還是網路跟團購買便宜檢測
或是用郵寄方式檢測
只要能少個步驟就盡量減少
以免中途出錯更麻煩
  
然後打了不下數十通電話☎︎
終於打通並且預約完成
這家診所是採唾液方式檢測
很簡單
在容器內將唾液集滿至指定容量
再放在回收桶內就結束(迅速消毒)
隔天問診完即可拿報告
  
檢測+英文證明書
🧮合計費用:𝟸𝟹,𝟶𝟶𝟶円
  
如果沖繩有人要回台可參考一下
﹏﹏﹏﹏﹏﹏﹏﹏﹏﹏﹏﹏﹏﹏﹏﹏﹏﹏
🔎 耳鼻咽喉科かおる医院 🏥
﹋﹋﹋﹋﹋﹋﹋﹋﹋﹋﹋﹋﹋﹋﹋﹋﹋﹋
♠︎住址:糸満市潮平705−4
♠︎定休日:週日、週四

  
#pcr檢查
#陰性証明書

A Nan MOSTA 阿男醫師の磨思塔
2020年2月1日
熱度指數:116
按讚數:88
留言數:3

英雄所見,中國批判內幕,怎麼還沒被刪?備份先。

《怒轉!中國國家疾控中心主任應該被釘上恥辱柱!》

文章開始前,先向武漢八名"造謠者"致敬!他們不是普通市民,他們都是一線醫生!
正文:

2019年12月,在號稱“ 亞洲第一 ” 的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所P4實驗室,研究人員識別結果中出現一種從沒有見過的病毒。

有著職業敏感的研究人員,迅速對病毒進行了分離、測定DNA結構、排序。然後,正式確定了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新型冠狀病毒。

隨後,通過追“踪”,溯源到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

按照中國的法律程序,武漢疾控中心迅速向上級單位國家衛健委和國家疾控中心報告“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和疫情”。

國家衛健委第一批專家組趕赴武漢,進行實地考察、採集樣本、收集數據。由於他們採集樣本時的技術失誤,第一批國家級專家得出的結論是這種新型冠狀病毒“可防可控”,“不會人傳人”!

話音未落,專家組組長、北大醫院呼吸科主任王廣發就發現自己感染了這種新型病毒!

據知情人說,第一批國家專家們到武漢後,他們排擠武漢地區的科研人員。他們搶樣本、搶數據、搶資源,為自己發表論文作準備。

作为国家疾控中心主任的高福院士,更是身先士卒、率先发表科研论文。2020年1月25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高福领衔团队的相关论文。随后,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发表“冠状病毒”专题,共发了9篇文章,1篇新英格兰,8篇柳叶刀,都是高分杂志,9篇……这批专家的武汉之行可谓是收获颇丰、硕果累累!

直到第二批国家高级专家组、2003年抗击SARS的英雄钟南山院士被请到武汉;钟南山院士到武汉后,次日宣告中外:武汉发生新型病毒性肺炎, “可以人传人”。实际上,武汉市和湖北省其它地区的疫情已经失去了控制!

但是通报口径呢?

1/10: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
1/14:不排除有限人传人;

问题很简单:从数据和事实来看,国家疾控中心早在一月的头几天就已经掌握了明确的病毒人传人的证据,那么从那个时候一直到1/20日这三个星期里,这个消息是在哪个步骤被掩盖了?

是疾控中心的科学家为了发表论文,对数据密不外宣?是武汉市政府为了某些需要压制数据的公开?还是什么别的情况?

已经快爆炸了,论文的作者们需要给我们一个解释!!!!

作为掌握第一手信息的研究者,你们比公众早三个星期知道了病毒人传人的确凿信息,你们有没有做到你们该做的事情?

高福领衔团队在《柳叶刀》杂志发表的9篇臭文,已被确凿的证据证实:"臭不可闻"!牢牢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永远翻不了案!

附文:
今天,科技部发了《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通知里强调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在疫情防控任务完成之前不应将精力放在论文发表上”。

为什么科技部会突然发这样的通知?
在全员众志成城防控疫情,医护人员抗击在一线,企业延迟开工,学校延迟开学,就连普通人也自愿禁足在家,不想给疫情添乱,以献出一份力量的时候,会有专家学者只顾着发表文章,而不顾实际疫情的防控吗?

是的,其实早在一月中旬,便有学者因为抢先发表疫情相关的论文而开撕了。

疫情刚开始时,复旦大学张永振教授团队把破解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在ncbi上进行信息共享,以期能够为其他学者提供研究便利,好尽快控制疫情,然而南开大学高山教授团队却在没有和张永振教授团队沟通的情况下,提前利用复旦大学在ncbi上共享的数据抢先发表科研论文,这样的行为令复旦大学张永振教授团队感到非常的愤怒。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于1月22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专项项目指南,直接科研费用资助约150万元/项,不少专家学者摩拳擦掌准备申请之,而抢先发表论文,不仅可以增加新闻曝光度,未来文章的原始引用率也会非常高,有利于下一步进行科研项目经费的申请,是名利双收的好事,难怪学者也会为此开撕。

再看科技部今日发文,“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说的又是什么意思?

不得不留意到1月25日发表在外文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2019年中国肺炎患者的新型冠状病毒》,该文章披露了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全过程。文章的三位通讯作者为谭文杰,高福与吴桂珍,据报道,三位专家均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章的资料来源于12月31日组织的第一批防疫专家的流行病学与病因学调查资料。

对此,有网友提出了质疑“疫情还没控制,高分SCI文章已经发表”?更有网友比较了两次国家级专家到武汉结论:

有些非常重要的数据,仅仅是在英文杂志上发表以后,我们才可以看到,有很多信息在国内并没有及时向公众公开,也没有及时地应用在扑灭暴发流行的整个过程中。

发表高质量的文章,可敬可贺,但为什么这些数据国内看不到,如果让这些结果在这场疫情控制过程中有所应用,不是更好吗?感觉到这次的主导方向是科研和抢着发表高水平论文,而不是公共卫生的实践,以保护人民健康为首要。

高福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履历与科研成果出众,要说他去武汉进行调查,只为了抢先发表高分SCI论文,我觉得不太可信,但是他所发表的论文对疫情的防控有没有什么帮助,如何帮助,是很值得向网友解释,以解除网友的不解与愤怒的。

此外,在疾控中,在医院中,唯论文论人才,论职称是长久以来的问题核心,日常工作表现与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相比,不值一文。以SARS为例,当年许多医护人员参与其中,辛苦负伤后,没有什么回报,继续默默无闻。反而是那些没有直接参与到SARS防控工作第一线的借机发表文章,之后发黄腾达,官运亨通,这样的现象导致如今大多数相关的工作人员都在想着发文章,申请课题。

想想那些一线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因为没时间,不得不剪去长发以方便工作,口罩在脸上勒出了血印子,连脱下来休息片刻的时间都没有,累了就直接躺地上休息,他们有空去写关乎自己职称升迁的论文吗?

借用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主任的一句话,“人不能欺负老实人”。

https://mp.weixin.qq.com/s/kvYI44H_m3obObmv0mPf9Afbclid=IwAR3feruui-nyVqYw0LGkTqu6aA2hsCfgAxwul-zh_PSixiPAS7sl0lPav-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