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由得 注音有用資訊在PTT、Dcard、FB粉專的話題分享跟經驗文
在熱度網列表中整理了包含不由得 注音的熱門影片跟討論,有1篇Facebook的貼文內容,其中有泰泰有四寶等,共有16位網友參與留言討論,有2則IG的照片貼文,包含了有伊璇、南聲生生難等,同時還有13篇留言的反饋,這些都會是網友討論與注意的不由得 注音有關!另外還有關於不由得意思的相關影片還有不由得的各種內容以及不由得造句的相關資訊這些都可以在這個不由得 注音的列表清單中。
瀏覽更多網友們參與討論與知道的不由得 注音是什麼內容吧:
泰泰有四寶
2020.05.14
哥姊們去讀書已滿一個星期,
泰泰盯功課盯到好有感啊!
先是哥哥因為有小三下學期到小五下學期的斷層,
儘管咱們讓他在泰國時還是有持續做國字習寫以及數學解題的練習,
力度和頻率當然還是不比在台灣就讀時,
天天在學校接受刺激來得強呀!
哥哥其他部分沒啥問題,
畢竟他在台灣讀到小三上學期,
很清楚天天都會有作業,
以及作業的分量不會太少這件事!
只是他的數學程度和演算能力有待提升,
因此這一個星期泰泰和他天天都為了數學作業在鬥法呀!
幸好哥哥的腦袋算是轉得快,
前一個晚上學會的技能,
隔天寫作業時就不會再錯,
所以一天比一天讓媽媽青筋少暴了些啦!
倒是大姊姊的問題比較大,
習慣了泰國幾乎算是沒啥回家作業的她,
現在不只都在哀號放學後都在寫作業,
更天天為了國字習寫而在傷腦筋呀!
她先是筆順不正確就被泰泰和阿嬤叮到滿頭包,
再來是查字典對她來說也是一大挑戰,
不管從注音查還是從她根本就沒接觸過的部首查,
通通都能讓她死掉一堆腦細胞呀!
還有連續寫過好幾天、好幾遍的生字,
今天她卻通通都還給老師和媽媽,
寫習作時看到注音寫不出國字,
以及看到國字很陌生,
自然也寫不出注音,
偏偏又沒將國語課本或是其他簿本帶回來,
媽媽我便讓她翻字典查找,
希望能再加深她認字的印象啊!
就這樣她寫作業的時間不短,
有幾次當然也會出現她受挫而哭泣的情況,
只是媽媽我從來都不是容易心軟的人,
於是她也只能眼淚擦乾然後繼續寫作業,
而咱們就一直機會教育,
走在路上、看電視時....
只要看到基本的國字通通都問她,
然後再和她強調去到哪都要會認字,
否則生活上會有障礙!
而哥哥也用自身的經驗和她分享,
說只有學會認字後,
才可以盡情地看有趣的故事書還有漫畫,
這才讓她不那麼排斥國字啊!
而幸好除了國字以外,
英文和數學對她來說都是小菜一碟,
她甚至還很驕傲地和同學們說現在學的都是她在泰國幼稚園學過的,
媽媽我便和她說:
「所以妳比同學們輕鬆耶!因為對同學來說每一科都有難度要學,而妳卻只要搞定國語一科就好了!」
她這才害羞的笑一笑然後點頭認同!
泰泰晚上聽著阿嬤在客廳再度第N遍的教導她查找字典,
心裡突然想到兩年前哥姊剛在泰國讀書時,
咱們這外國人士不只語言不通,
光是填寫報名表、學生資料表...等的都是一大挑戰,
還有學校的制度和各項節日慶典等等要準備啥的都不知道,
一開始感覺根本就是邊緣人呀!
泰泰想到如果同樣是外國家庭到台灣來就讀,
外國家長連如何使用字典查找國字都不會了,
是要如何指導小孩們完成回家作業呢
以前在台灣時,
只要利用自身經驗指導哥哥寫作業就好了,
現在因為多了在異鄉生活過的經歷,
在指導孩子們作業時,
不由得想起外國媽媽們所會遇到的難處和問題啊!
雖然現在泰國學校延後至7/1開學,
但就泰泰所知,
許多學校還是有安排學習單、教材讓學生們在家完成,
鄰居A太太每天都會和泰泰說A小弟弟要寫的內容有哪些,
以及還有許多在泰國的台灣媽媽們也都在家陪孩子完成線上教學!
看著因為疫情的關係,
世界(台灣以外)似乎將腳步放慢許多,
但是漸漸地大家還是慢慢的將生活推回正軌上,
泰泰慶幸哥姊們現在很幸福的在台灣沒有因此而中斷學習,
甚至還能利用這次機會拉回哥哥的年級和程度,
以及讓大姊姊增進中文力!
好啦!好啦!
講到這裡泰泰肯定又要被老杯叨唸一番,
早知道是這樣的話,
就早點讓哥姊去學校就讀,
臣妾下次知道了咩~
伊璇
感謝氣質美女Lorinda邀請,
雖然最後陰錯陽差變成我和Clara一起🤣
還記得小學二年級的美勞課
主題是「海底世界」
我很認真的畫了兩節課
最後成果雖然不滿意,但自認不算很糟
懷著一絲期待排隊給老師打分數
卻被老師斥責是不是偷懶隨便畫
還在我的畫作上蓋上「家長簽章」的方框印章
不曉得大家相不相信
相隔20幾年,我仍然忘不掉這件事
就像小學三年級
被音樂老師發現那加了注音的五線譜
老師當著全班的面把它撕爛,對我破口大罵
「連五線譜都看不懂!
你這輩子一定沒出息!」
夜深人靜時想起,甚至會不由得一陣鼻酸
「我就是個沒有藝術天份的爛人」
「我不配在潔白的圖畫紙上留下任何記號」
坦白說Lorinda問我對油畫有沒有興趣時
我內心是忐忑不安的
很高興能認識她們這幾位新朋友
但童年的內心陰影依然揮之不去
甚至怕她們笑我、鄙視我
好好的畫畫之約,卻害我失去朋友
在心中上演過無數次小劇場後
我決定鼓起勇氣和她們一起畫畫
謝謝老師耐心教導我這個畫畫白痴
(真的,為了「祥徵虺夢」這個詞
我在黑板上畫蛇🐍
都會被學生說是精蟲!!!)
畫畫的過程雖然有些緊張,深怕畫不好
一開始也因為心魔不敢下筆
但老師很會引導,溫柔又有耐心
初學者都能交出一張屬於自己的作品!
推薦給大家✌️
謝謝Lorinda的邀請和Clara的陪伴
入門的風景多畫幾張後就可以嘗試花卉和靜物
希望有朝一日我也能進步到動物
把三個寶貝兒子畫出來☺️
南聲生生難
《#道德浪女:多重關係、開放關係與其他冒險的實用指南》|#JanetWHardy , #DossieEaston|#游擊文化
在定義上,#浪女 是在感情世界中,可能性沒有邊疆的角色。「ㄊㄚ」排除一對一,不侷限任何性別都可以被稱作「浪女」(這也是在書中中文的「他」選擇以注音替代),即便是#無性戀、#雙性戀、#異性戀、#同性戀,凡是想在性愛中獲得更多花火,都可以被包絡在浪女的感情生態內。
《道德浪女》正如書本介紹,是兩名浪女生活多年實踐者Dossie跟Janet的心得總結,確實就是一本指南,告訴你怎麼活得像個浪女,坦然地面對性愛與每一段必須被尊重之情感。因為我們被一對一文化制約,讓浪女主張不得不被貼上濫交、淫蕩諸如此類負面標籤。就我理解,浪女更專注在性愛實踐,ㄊㄚ追求的,是超過肉體快感,直至精神層面慌忽的飄忽感。因此本書從各種浪女會遇到日常生活面向問題給予建議:從基本的浪女定義,破除浪女迷思,浪女間家庭成員如何相處,感情層面克服非一對一關係所延伸出的嫉妒感,建立穩定浪女關係,從哪裡尋找浪女夥伴,「單身」本身也是一種關係選擇,並且在每個章節後方提供練習方式,讓建議有發揮效用的可能。
或許是受夠了一路以來經歷的、以及接收他人的抱怨,那些不懂因為相愛伴隨而來的恨,到底為交往這件事帶來什麼效益是一件使我百般困惑的事,我當然願意相信相輔相持可以幫助成長,可除此之外,一時間我挖掘不到更多交往可帶來的「好處」是?不想消極地用一句「感情的事我一率建議分手」迴避既存,且正在發酵的問題,在閱讀《道德浪女》時,我期待可在關係成立中尋找到足以信服的明確答案。
我的疑惑始終只有一個:交往的理由是什麼?我們都應該明白,沒有任何一段關係是可以合理的「佔有」別人。假使是為了相互扶持與學習,朋友關係豈無法達成這個目的?在《道德浪女》中,甚至有所謂可以發生性關係,但兩人仍保有友誼關係的「福利朋友」一詞。而這也是我認為這本書別有意思的部分:浪女讓關係變得彈性,不管是任一選擇,最終都是要讓在這段關係中的人們都是自在、舒服的,為了達成此目標,浪女非常強調「誠實」特質,諷刺的是,這豈不是人際關係中最基本的要求嗎?
此外,浪女一書竟不謀而合地提到,誠實面對自我情緒十分重要。人都有脆弱,不完美的一面,這是廢話,誰不知道?可我們卻被市面上情緒控管等內容書籍或虛偽價值觀給混淆了最基礎的道理。我們被要求「不要被憤怒牽著走」、「不要讓悲觀掌握你」,喔拜託,人活著是有沒有那麼可悲?我就是容易為小事感性,為看不慣的事大動肝火,為無趣冷笑話被逗得樂不可支,為什麼這些再本能性不過的表現必須被約束?我沒有大富大貴的人生,我只能看著新聞中的唇槍舌戰,誰偷打疫苗最後還不是輪不到我而靜靜旁觀,連這點權利我都無法享有,那還真不知道活著是被人生幹還是我幹掉人生。重點應在於,如兩位作者的建議:好好面對你此刻的情緒,如果快被吞噬的話就把它們寫下來,就算用力發洩也沒人夠格為你的作為評價。
我們不由得期待享受感情美好的一面,低落使人難受心碎的,總是避之唯恐不及。
//必須記住的是,絕大多數的關係之所以破裂,是因為伴侶們在一起不快樂,而不是哪一方的錯;不是你,不是你的伴,也不是你伴侶的情人。⋯⋯關係通常是因為自身內部的壓力而終止。//
這邊必須稍稍提到我母親是名很奇妙的女性,她有一段我不會稱它是失敗的婚姻,與我父親離婚,至少她不再被拖累。她數次告訴我,人生不差多談幾場戀愛。像是鼓勵女兒成為情場老手般,從不認為學生就該專注在課業上。我的初戀源自國小,純純又蠢蠢的愛。至今為止,我「喜歡」的人不計其數,對我而言,喜歡不代表必須發展成交往關係,我確實也交往了幾段自認不夠成熟的戀情,我孩子氣地責怪對方,也如瓊瑤般自嘲何其倒霉遇不上對的人。執著成為我裹足不前的爛束縛,幾次的戀情讓我似乎、好像、逐漸,可以明白浪女的感情觀:也就是所謂「你知道的,能夠接受伴侶來來去去,彼此都會更加好過」,分離多讓人哀傷難受,我們永遠不會是對方,喜歡上對方身上某個特質,也有可能討厭他某些特質,但無論如何,這都是他,那個誰都沒有資格改變的他。
看完這本書,你勢必可以對感情經營的可能性有更多想像,但未必可讓你步上浪女之路,畢竟,浪女準則在我們生長的生活圈內,終究是遙不可及,藍圖成分多於指南的導引。社會上絕多數者勢必把一對一視為人生必經歷程,甚至就連「單身」本身亦不夠格被視為一種選項。我身旁愈來愈多友人表明是不婚主義,至少就八年級生族群一員的我來說,可明顯感受到有更多不將一生託付給另一人的期許正在萌芽中。書裡對單身的認定是給予「一個純粹做自己」的機會。單身依然可以享受性,可以在浪女關係間獲得同等尊重,可以將脆弱情緒展現給他人看,必須在他人關係中成為誠實者,必須保護自己必須愛護他人身體。在兩人的條列式論述下,單身者生活被賦予更多正向詮釋,這又再一次呼應到《道德浪女》的書寫風格始終帶著一股,在關係間挖出更多可能的期待。